[uploadfiles]902,912315,doc,2010129101457660[/uploadfiles]
西沟教育基地外景 平顺县西沟村地处太行山南端,这个有六百多户、两千人口的村庄却因为两位全国劳模李顺达和申纪兰,而在建国初期就闻名全国。一个小山村走出了两位全国劳模、两位全国人大代表,这当时在中国农村是绝无仅有的。 西沟村是平顺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,全国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诞生地,全国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诞生地,中国农村最早开展男女同工同酬发源地。 西沟展览馆始建于1968年,占地6200平方米,馆藏600余幅珍贵照片和100多件实物,系统展示了李顺达、申纪兰带领西沟人艰苦创业、建设山区的奋斗史、创业史,全面反映了中国农业、农村和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和改革开放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辉煌业绩。 郭雪岗是平顺西沟展览馆馆长,2008年起开始担任馆长。“西沟展览馆2000年修复,2005年扩建布展,建成至今,每年接待参观者10余万次。2008年以前,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莅临参观。我当馆长后,西沟展览馆仍然很受党的重视。2009年5月25日,习近平一行来西沟村考察调研。习近平一下车就与老劳模申纪兰亲切握手,热情交谈。在西沟展览馆,他认真观展后说,很早就想到西沟来,既是看望大家,也是好好学习。西沟60多年的发展,是社会主义革命、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缩影,特别是李顺达、申纪兰的劳模精神,需要好好总结和发扬。2012年2月19日,刘云山同志也来到大山深处的平顺县西沟村,看望老劳模申纪兰。”郭雪岗介绍。 李顺达:不让儿子沾半点光 1958年大跃进时,社会上刮起了一股冒进浮夸风,甚至说:“人有多大胆,地有多高产。”上边发现西沟的粮食亩产量报不上来,怕影响评比劳模,一番好意去做李顺达的工作。但李顺达始终坚持实事求是,一斤都不多报。他说:“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,群众心里都有数,咱就是能哄了上级,也瞒不过群众。” 李顺达一直强调干部带头,干部家属带头,谁也不能搞特殊化。有一年龙镇清明会,正是春耕大忙期,他闺女没有干完地里的活,就跑上去看戏了。李顺达发现后,非常生气地说:“管不了三尺门里,就不能管三尺门外,等她回来算账,不睡也得给我去刨地。”闺女回来后,吓得鸡叫头遍就提前上了工。 西沟村林业上有一个干部,人们都叫他土专家,在村上管果园。他觉得自己管苹果,就吃了几个。“管甚拿甚,这还了得?”李顺达发现这个问题后,黑夜没有吃饭就召开党员大会,批评这个土专家。李顺达对这个干部说:“你要这样做,下头的人都会跟上你瞎干,我们还顾不顾这个集体?我们当干部的,只能吃苦在前,不能享受在前,不该享受的你享受了,就是多吃多占,就得处分你。” 1958年李顺达当选为西沟、龙镇、新城等28个村,将近两万人口的西沟金星人民公社党委书记。李顺达当了10多年的公社干部,从来没有拿过公社的分文工资。公社党委曾几次研究,要给他和申纪兰每月几十元的工资补贴,都被他俩拒绝,他说:“我是农民,只能凭劳动工分吃饭,不能再给公社增加任何负担。”1962年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,春节前,公社领导研究,给全公社有困难的军烈属、残废军人和1938年入党的老党员、老干部发一份救济款。李顺达既是1938年入党的老党员,又是军烈属,公社的意见是也给李顺达补贴200元。当公社会计去他家送钱时,老李就问这个会计:“这是什么钱?”会计说:“这是给你的补助款。”老李说:“我在大队挣的有工分,出外开会、办事公家管吃管住也不花钱,我要比起一般老百姓,还不算困难,这个钱还是给了比我困难的老百姓吧。”就这样,老李没拿一分钱的补助。 上世纪70年代初,李顺达担任了中共平顺县委书记,为了工作上的方便,上级领导给李顺达配备了一辆吉普车。那时农村见到小车很稀罕,李顺达的儿子和女儿很想坐一坐,但李顺达就是不让他们坐。有几次,李顺达坐着车外出回家的路上,路经学校时正好放学,李顺达的女儿和儿子跑着跳着,想搭上他的车,好心的司机把车门打开,他俩刚上车,就被李顺达赶下车来。还批评他们说:“人家的孩子都能走,你们就不能走?”“类似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太多了,每一个西沟村人都能讲上一箩筐。展览馆中至今还展有李顺达用过的农具及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。村里的老人们有空也经常过来看看,一看到这些东西就掉眼泪。”郭雪岗说。 申纪兰:艰苦朴素淡泊名利 申纪兰如今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了,但她仍然奋斗在西沟新农村建设第一线,始终为西沟村民实现小康梦想而忘我工作、不懈奋斗。 1951年9月申纪兰任西沟村农业初级生产合作社副社长。建社初期,申纪兰积极发动和带领全村妇女参加劳动,争取实行男女同工同酬,成为在全国率先举起男女同工同酬大旗的第一人。 1987年,西沟村开始筹建铁合金厂,浙江温州的一个推销员找到申纪兰推销铜线,申纪兰知道硅铁厂需要,想买一些,可一问价格高得惊人。“只要照这个价买下,给你30%的回扣。”这个推销员说。“那更不能买。”申纪兰回敬他。那个推销员以为申纪兰嫌回扣少,又掏出一个装得满满的信封,还递上一块进口表,微笑着在桌上向申纪兰这边推过来。申纪兰看到信封里装的是钱,马上板着面孔说:“不要来这个,你走吧,和你这种人不能打交道。”推销员没招了,最后压价40%把铜线卖给了西沟。十多天后,申纪兰收到了一封来自浙江温州的信,那位推销员在信中写道:“你是共产党员,我也是共产党员,但你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。” 1974年秋,申纪兰的儿子张江平刚初中,有一天学校组织劳动,很晚才放学,江平肚子饿得咕咕直叫,顺手就在路边的玉米地里掰了一穗嫩玉米,回到家里让奶奶给他煮上吃了。申纪兰回来知道这件事后,非常生气。她当晚就向生产队检讨了对子女管教不严的失误,主动交了10元罚款,并亲自到学校让江平在全校做了检查。 1997年,申纪兰的侄女出嫁,小叔子提出用申纪兰的桑塔纳轿车送迎亲戚。没想到申纪兰竟没有答应小叔子的这个小小请求。她说:“侄女是自己人,不能破坏这个规矩。”申纪兰的这个“规矩”就是不以权谋私,不搞特殊。后来,小叔子只好花100元钱从县城雇了一辆面包车才办了事。 申纪兰心里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。1973年,申纪兰在省妇联当主任时,组织上分给她一套房子,她看到单位一位想结婚的年轻人没房子,就主动让给了这位年轻人。自己却一直在办公室里住着,一张床一副铺盖整整用了10年。1987年,长治市人大也考虑给申纪兰解决一套住房,也被她拒绝了。而当时申纪兰的子女们还都没有买上房子,都是在外面借租他房,多么需要一套房子,但申纪兰没有因自己的职务为孩子们要下这套房子。 申纪兰最不愿当官。1973年3月,中共山西省委决定,任命申纪兰为省妇联主任,申纪兰是在为难中上任的。不去吧,这是组织上的决定,去吧,她觉得自己没文化,没水平,干不好会给党抹黑。申纪兰一生都是这样,凡是党组织决定了的事,她坚决服从,坚决执行。后来,她向省委提出了一个要求:省妇联主任可以当,但是不定级别、不转户口、不要工资、不坐专车。西沟村至今还执行着申纪兰定下的“五不花钱”制度:山上有的不花钱买,地上能长起来的不花钱买,自己会造的不花钱买,能修修补补的不花钱买,能自繁自育的不花钱买。 “在两位劳模的带领下,西沟村早已脱贫致富。1997年创办了‘山西纪兰饮料有限公司’,‘纪兰核桃露’;2012年又成立了‘纪兰商贸有限公司’‘纪兰潞绣’。与其说这是名人效应帮我们致富,不如说是这种勇于拼搏、无私奉献、艰苦朴素的精神让村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。我们打算把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都在展览馆展出,让更多的来访者受益。”郭雪岗说。 廉政楹联 轻财足以聚人,律己足以服人;量宽足以得人,身先足以率人。 ——(宋)林逋 注释:个人不把钱财看得太重就可以凝聚人,对自己要求严格就能使人们信服,宽宏大量就可以得到人,能以身作则就可以率领人。 启正门,群奸丧胆; 断关节,万姓开颜。 ——包公祠楹联 注释:启正门:《宋史·包拯传》:“旧制,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。拯开正门,使得至前陈曲直,吏不敢欺。”就是说,根据原来的规矩,老百姓告状,不能直接走进衙门,必须把写好的状纸交给把门的衙役,再由衙役送上公堂。这样,衙役便乘机敲诈勒索,贪官也借此收贿行奸,造成许多冤假错案。包公了解此情后,就命人把开封府衙大门打开,让百姓直接上堂鸣冤。在掌握大量真实民情后,惩办了许多违法的皇亲国戚和无赖之徒,做了许多深得民心的事情,使开封府的风气为之一变。关节:旧时指暗中说人情、行贿勾通官吏的事。 公心著在竹帛,千秋共颂赤胆; 正气披之管弦,百姓皆呼青天。 ——包公祠楹联 撼山抑可易,撼军抑何难,愿忠魂常镇荆湖,护持江汉雄风,大业先从三户起; 文官不爱钱,武官不怕死,奉谠论复兴国家,留得乾坤正气,新猷端自四维张。 ——岳飞墓碑亭对联 注释:“三户”指楚地;“谠论”指宋代陈次升所撰《谠论集》(谠,正直的话)。“新猷”:谋划。四维”:礼、义、廉、耻。此联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,意在褒扬岳飞的清廉保国气节,激励人民抗战。 不爱钱,不惜命,乃太平根基,名将名言,贪婪者跽跪; 取束刍,取缕麻,定斩徇军律,保民保国,正气壮河山。 ——杭州西湖岳墓联 选自《廉政教育读本》
|